初心守始终,热血创新意——就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专访杨世关教授

文|刘栩汎

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以下简称大创项目),是培养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的重要举措,是高校创新创业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深化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的重要载体,在大学生成长成才过程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各大高校都越来越重视大创项目,广大师生也越来越关注大创项目。就大创项目的有关话题,我们邀请学校工程训练与创新创业教育中心主任杨世关教授,为大家进行解读。

?????.jpg

杨世关,博士后,教授,北京市教学名师,工程训练与创新创业教育中心主任,全国新能源专业联盟秘书长,中国电力教育协会学生竞赛工作委员会办公室主任。

Q:您认为大创项目设立的意义何在?

A:进入大学以后,学生的学习和高中有很大的不同,知识维度的跨越、学习广度宽度的变化、授课节奏的加快,都对同学们学习能力的要求大大提高。而从人才培养的角度,我们在学校里能学到的知识终究是有限的,身处这个知识爆炸式增长的时代,面对不同于以前的就业环境,课内的学习远远不够——只具有专业性和有限范围的学习,无法赋予学生面对和解决工作岗位上实际问题的能力。

高中的学习围绕高考,目标明确,以获得高分为评判标准;而大学的学习则是为了更好地适应社会需求,为社会服务。如何在有限的时间、空间充分开展学习,是大学生自我培养的题中应有之义。所以大学生应该怎么做?大学阶段最主要的任务就是学习知识,培养能力,提升素质。

随着时代发展和社会进步,在学习知识的同时,培养能力越来越重要。我们可以将能力主要归纳为三方面:

其一是“学”。中学时期学习的主要目的是会做题会考试,以取得高分为衡量标准。而未来就业中我们遇到的都是开放式问题,一定程度上是没有标准答案的,培养学习能力,单纯的理论学习不够。真正的学习是从遇到问题、解决问题开始的。有困惑和难题,解决的过程中需要有知识储备来支撑,需要主动学习有助于解决这个问题的知识。而遇到一个新问题,没有人告诉我们应该用什么知识来解决。“学什么”、“从哪学”、“如何选择”?面对海量而参差不齐的信息资料,我们必须具备信息筛选能力。掌握了新知,我们还要会使用,这又需要信息迁移能力。我们原来理解的学习能力和实际需要的学习能力是有差别的,培养学习能力需要载体,而大创实践就是载体。通过参与创新创业过程,我们可以培养学习能力、信息筛选能力,锻炼实践动手能力。

其二是“思”。“思”即指“思考”,“思维”,“思辨”,“思想”。思考是一种需要学生主动养成的良好习惯,而这种习惯恰恰是现在的学生缺乏的。在课堂教学中,学生很少主动提出疑问。以老师讲解、学生倾听为主的课堂模式,使学生习惯了当听众,被动地接受知识。思维能力指思考应有方法,而不是漫无目的地思考,逻辑思维、发散思维都属于思维能力。拥有良好的思维习惯,有助于更好地解决问题。思辨即要求我们具有一定的哲学的基础素养。而成为一个有思想的人是不容易的,古今中外的巨匠伟人,都以其深刻的思想折服世人,我们不一定达到这个层次,但是要有这样的视野和愿望。

其三是“做”,即实践创新能力。在这个“物(物联网)大(大数据)云(云计算)智(人工智能)移(移动互联网)”的时代,很多人类可以做的工作会被机器取代,但是原创性的工作是无法被取代的。真正的创新来自于伟大的直觉与丰富的想象,不是通过逻辑推演出来的。有很多伟大的发现与发明创造都具有偶然性,但是偶然中存在必然,只有动手去做,才能与某些“偶然”不期而遇。我国正处于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关键时期,需要具备创新思想与创新能力的时代接班人,继往开来,承担起引领中国式现代化的重任。这种创新能力,不是凭空而来的,也不是依靠课本理论学习空想出来的,需要一点一滴从基础做起。大创项目为学生提供了培养自我的契机,能够真正地提升我们的实践创新能力。此外,大创过程中申报书与报告的书写、团队成员的交流沟通、项目的介绍与推广也可以锻炼同学们的沟通表达能力与团队协作能力,这些都是同学们所欠缺并且不易从课堂中锻炼获得的。

大创项目更在考验我们的素质品德,存在利益纠纷时怎样看待利益分配,面对诱惑怎么样克服诱惑和非理性的欲望。有些同学为了加分而参加大创,这样的想法无可厚非,但是我们应当明确,所谓“加分”等等,绝非是参与大创实践等活动的唯一目的、第一目的,它们只是个人能力锻炼培养过程中的附加值。同学们参加大创项目,首先要秉持正确的价值观,从提高自身能力和素质角度出发去参与,扭转“功利至上”的心理。一个人的发展与成就,并不局限于大学这几年,有了正确的出发点,才能在成长道路上行稳致远。无为而为,全心全意真诚地付出努力,不刻意追求,反而可能会带来意想不到的收获。

Q:您觉得大学生开展大创项目需要做好哪些准备?

A:操作层面,首先要解决的就是“做什么”。万事开头难,找准问题,项目的开展与进行就有了“主心骨”。大创项目的选题,无外乎来自于两方面,一是自身的观察思考,二是外物。这就要求我们同学一方面要多观察多思考,养成良好的思考习惯,培养自身的问题意识,做生活中的有心人;另一方面,要学会积极主动地寻找帮助、资源和渠道。向老师请教,不必局限于学校的老师,在相关方面有经验的人士,都可以为项目提出建设性的意见,有经验的高年级学长学姐也是可以求助的对象。网络上的海量信息是我们的资料库,比如获奖作品就是我们学习的范本,通过了解钻研别人的创新过程,分析寻找问题的思路,再思考自己遇到的问题,或许可以从中获得不一样的启发。常青藤杂志设置的“他山之石”栏目,也总结归纳了获奖案例,以期带给大家思考和帮助。

接下来就是“怎么做”和“谁来做”的问题。组建团队应当根据项目开展实施的需求,选择擅长不同领域的队友,大家合理分工,各司其职,共同推动项目的有序开展。在寻找指导老师时,主要关注老师擅长相关领域与项目内容的契合程度,不受传统思维的影响和局限,老师可能以前没有指导过大创项目,我们也可以请教,更好地去发掘老师们的能力。现在还有跨校组队的大创项目,队员和导师可以来自于不同学校,同学们需及时关注好这方面的信息。学校提供的大创平台、大创项目管理系统都是大创过程中可以运用的工具,要学会充分利用。

那么,大创项目在哪儿做呢?除了我们的工创中心,最近有一批以学院为基础的校级双创俱乐部也已评选出来,正式设立后将会为同学们提供更好的创新环境。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基地设备图书馆的建设也在不断充实完善,学校正在逐次采购一批实操过程中常用的仪器设备,如电源、焊枪等,最近已经购置配备了一套柔性电路板的打印装置。

关于申请书的书写,则围绕着“项目主题(做什么),项目价值(为什么做),项目内容(怎么做,条件与方案),项目目标成果”的基本模型展开,回归到最朴素的问题,阐述和解释清楚最基本的道理。

初心守始终,热血创新意。兴趣驱动创新、实践锻炼能力、重在过程参与的原则,使得大创项目走近万千学子,搭建起培养大学生成长成才的广阔平台。希望同学们积极参与到创新创业的项目实践中来,在此积淀独立思考的探索精神、敢闯会创的意志品格、勇于创新的实践能力,努力成长为适应创新型国家建设需要的高水平创新创业人才。

?????700.jpg

杨世关 (左二) 

更多精彩内容,敬请扫码关注

????????????.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