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硬科技赛道:专访北京科技大学邓张升老师

???????-10.jpg

文/桂昕 田甜

创你所思,创你所想。梦在前方,热血满腔。相信有不少同学对硬科技赛道感兴趣,今天我们邀请到邓张升老师,和大家一起分享他的思想,希望对感兴趣的同学们有所启发。

嘉宾简介:邓张升,北京科技大学创新创业中心办公室主任,北京科技大学“从0到1”创新创业辅导员工作室创始人。运营贝壳创空间,孵化项目落地成长30余项,指导项目获得新华社、人民日报、光明网等全国多家媒体报道,代表案例:全国最早的大学生电商扶贫项目“孟子居”、全球首款智能体感乐器“空气拨片”、全国最早的星空主题酒店“梦想家”等。

嘉宾观点:科技相当于1,商业相当于0;一个就是执行力,一个是善于反思;三个方面:思维,技能,性格。

???????-11.jpg

放大价值

Q:注意到您在一次采访中说过自己在初中就开始关注许多创业的企业家们,并且在心里埋下了创新创业的种子,究竟是什么让您的心里萌发了这些创新创业的萌芽,并且一直坚持下去的呢?

A:因为我从小对科技创新,尤其像天文学这些都特别感兴趣,在关注科技的同时,必然会关注创新;另一方面,其实我也特别喜欢去看一些创意的、广告的、美术的资讯。所以无形之中其实都在培养我对于创新、对于美这些基本的这种感觉和素养。基于这些,我就会慢慢去关注,为什么有些人他能在自己有限的生命里面创造出这种巨大的成就,不仅是改变了自己的人生,甚至也是给这个社会有很大的这种改变。我在关注科学家的基础上,慢慢就延伸到企业家,那时候就会发现,科技相当于1,商业相当于0,把这两个相结合,就能把科技不断地给社会去放大更大的价值,所以那会儿我就开始关注到的不仅有科学家,还有科创型的企业家,他们其实对于社会的贡献也是巨大的。

素质培养

Q:那请问您认为咱们创新创业应该具备的最重要的素质是什么,您是如何去培养自己这些素质的?

A:我觉得有两个特别重要,一个就是执行力,一个是善于反思。

第一个是执行力,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从理论到理论,是纸上谈兵的,只是这种口头上的去争辩,而重要的是在于最后做出来之后,最后的结果是什么,所以执行力其实就是验证所有的想法,然后能让其他对你有不同意见的人闭嘴的最好的一种方式,所以执行力是很重要的一个。

第二个就是反思和迭代的能力,因为执行的时候,有时候效果好,有时候效果不好。效果不好的时候,那到底是因为自己想的不好,还是因为做的不好,并不是那么简单就能得出一个结论。直接说你执行不好,或直接就把整个想法给否定掉,也不能说就一定是怎样的,有可能还是在你执行当中。所以这就特别需要反思、分析和总结的能力,通过层层的去伪存真,你能从这些里面去发现:到底什么才能是影响你去达成成功的一个中间的影响因素。所以,我感觉这两个是创新创业特别需要的一个素质。

关联中来:转到科技产品新方向

Q:明白了。目前您更加关注的是硬科技这个赛道,也鼓励大家在产品上有所创新,有所突破。那么,是什么让您关注这个方向的,它有什么契机吗?

???????-12.jpg

A:从近期来讲,在2021年10月份,我去深圳科创学院和李泽湘老师一起做硬科技,主要是整个招生工作,就是全国硬科技创业的一个人才招募和推广活动。那时就发现,其实从世界范围来看,包括国内,我们都应该往科创这个方向去发展。从更长远的来说,我前面也说到,我从小就对科技有非常浓厚的兴趣。虽然在大学研究生期间学的都是经管,已经往商业这方面学习的多了一些;直到最近又联想起自己从小最喜欢的科技这个方向,所以我感觉这些事情又重新关联起来了,便造就了现在觉得从国家大事、从同学们的人才培养,都应该往科技产品这个方向去发展。

尝试+积累

Q:对于我们本科生来说,对于比较关注硬科技赛道的同学们来说,我们在整个大学阶段,应该去做哪些尝试和积累呢?

A:如果大家要从事硬科技产品创业的话,我们一方面,要先积累设计思维,从用户的角度出发,有一套设计思维的方法和工具,值得大家去学习。其次,还需要一些硬件软件方面的知识。但是这几个领域,一旦进入到某一领域,都会非常的深。那就会因人而异,因为每个同学所学的专业以及个人的兴趣不同,比如说软件或各种的语言算法,如果你擅长这些,那你就可以重点往这些方向去发展。如果擅长机械电子,那就可以往这方面发展。在做的过程当中,不仅是积累专业知识、用户思维、设计思维,更重要的还是要积累自己和不同学科的同学的合作能力,学科交叉合作的意识和能力。还有,不同的团队之间合作,就容易产生摩擦和矛盾,在如何解决这些矛盾时,那个人还得培养这种胸怀、格局、包容,能让整个团队一起往前走。总结一下,一个是思维方面的积累,一个是知识方面的积累,还有一个就是个人的软性的文化层面的性格方面的积累和修炼,这三个方面都要做到。

???????-13.jpg

多走一步

Q:在商业模式这一块,有的项目因为运营时间受限,暂时无法实现实际盈利时,应该如何设计商业模式,从而说服评委这个项目能够去赚钱。,

A:说服别人之前其实都要说服自己,如果你自己没有挣到第一桶金的话,整个商业模式他都是虚构的,没办法去说服任何人。所以如果时间短,我们就可以把第一桶金拆散,让这件事它的难度降低,它的目标拆小。这个项目可能并不一定盈利,但可以先和买方达成一个合作、达成一个意愿,让你的商业模式往后多走一步。现在许多的创业大赛里面,大家也会采取这种方法,因为假如绝大部分项目都没有盈利,那大家这边可以在和买方达成一个合作上去比一比,看谁能获得这个投资意向和购买意向。此外,真正的商业模式,其实就是吸引别人购买你的东西,所以这件事情其实也不是很难,无非就是有一个人买,那基本也就算走通了。而且,第一个人不能是你的亲戚,也不能是你的父母,那这样的话其实还不是一个良好的商业项目。

跨界打击

Q:在竞品分析这一块,在选取竞品分析对象时有没有什么原则,或者说我们应该从哪些分析角度出发。换个角度来说,我们作为学生,在自身水平和资金都有限的情况下,如何与大公司相对成熟的产品去竞争呢?

A:其实选取竞品有两个方面需要考虑,一个方面就是解决相同问题的,就是在结构上和功能上,有明显相似之处的,那肯定就是竞品。另一个方面,还有可能是跨界打击的产品。比如说,能跨界打击方便面的竞品是美团,其实美团本身,不是做方便面生产的,它只是作为一个饮食配送方面的业务,但事实上已经严重的影响了传统的方便面的行业,属于典型的跨界打击的案例。举个例子,比如说想吃方便面,这一定不是客户的需求,客户只是需要在短时间内能吃上饭,这才是真正的需求。与其等待五分钟可以吃到泡面,那等一份外卖得等待20分钟左右,可能就比方便面多等一小会,但吃一份外卖比自己泡一个方便面的满足感更强,所以我们在所有分析的对象中,需要你能透过现象再往深一层去挖掘,这样你就会找到更多的潜在对手。

以小博大

Q:明白,好的。对后起的人来说,如何与大公司的成熟的产品相竞争?

A:以小博大,在看刚创业的公司时,它特别小,它的产品也特别弱,它的团队实力也不如大公司的强。但是。古往今来,以少胜多的案例也有很多,关键就是怎么去切入,怎么去获得市场。大公司他也有它做不了的事情,它关注不了整个市场,那小公司它就可以利用他自身快速迭代、具有灵活性的优势,更好的能满足用户。针对某个痛点,小公司可以快速的扩张,那它就有可能赢得一定的市场,先立住了脚,等到大公司发现想做这块事情的时候,有可能小公司已经获得了一定的优势了。但如果说小公司也有运气不好的时候,刚开始就被大公司给盯上,那就得看它是否有那种纵横快速的应对的能力,如果确实没有,那它只能让开,这块只能交给大公司去做,这时候小公司也可以发挥自己的灵活性,这个不做呢,我马上又能改做,去寻找新的突破口。

(本篇采访:桂昕,就读于北京科技大学)